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创办于1911年。1981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重庆直辖后,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秉承“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努力实现着“育中华的世界人,做世界的中华星”这一教育愿景,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闻名渝州大地并在全国知名。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等百余项荣誉称号,与英国威尔士罗森公园小学、加拿大红鹿市公立教育学区小学缔结为国际友好学校,被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数学信息学院数学认知研究所定为实验基地学校。
课程建设
我们以“立德树人、关注素养、统整课程、凸显特色”为原则,积极推进“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建设。通过拆分、整合、分层和创生这四个课程建构方式,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具有相互影响、前后有序和课程间互动的相关课程,以集群的方式重新集合,形成了四大课程群。文德课程群以“人文修心”为理念、数理课程群以“数理益智”为理念、艺工课程群以“艺工达美”为理念、健康课程群以“锻炼健体”为理念;每个课程群涵盖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构建起“四群三类”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的课程为学生打下中华文化的根基、树民族自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担当责任,很好地实现了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
课堂文化
我们的民主课堂彰显开放、包容、鲜活的课堂文化。“人人参与、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成长”是核心要义。“营造安全氛围原则、建立开放空间原则、树立学生信心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五大教的原则;“自主思考原则、耐心倾听原则、勇于表达原则、合作互助原则、认真作业原则”是五大学的原则;教和学权责统一,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我们以循序渐进为方式构建“开放、聚焦、练习、提升”的课堂“四维”模型,它让师生成为目标一致的学习共同体,为人人成长奠定了基础。
习惯培养
学校始终践行“知行合一、养成公民”教育理念,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点,以“懂礼仪、会合作、知感恩、讲诚信、乐公益、观时政”为主线,提出了小学生公民素养“三爱三心”的目标要求。“三爱”:珍爱自我、关爱他人、博爱社会;“三心”:把信心留给自己、把诚心送给大家、把忠心献给祖国。按照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社会)三个维度,聚焦小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公德习惯”的涵养与习得,形成了《中华路小学“三爱三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多元评价
学校将素养导向、多元方式、发展为本,作为评价的价值取向;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问题评价与成绩评价相结合,建立“目标澄清—内容审查—动态监控—效果评估”的“四环节循环评价模型”;实现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固化评价为发展评价,工具评价为人文评价的转变。行为基金,创新“中华星”评价方案;素质报告,丰富“中华星”成长档案;校园文化,搭建“中华星”成长平台;家校联动,拓宽“中华星”评价渠道。多元评价,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与推动者,也促进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学习力的共生长。
教师成长
基于发展目标和成长路径,我们的校本研修理念是:“成就每一位教师”,即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绽放光彩。学校为不同层级的教师,搭建了相应的成长平台,以工作坊和合优班的形式推进教师研训。
学校成立市区骨干教师工作坊,聘请部分市区骨干教师作为坊主,通过自荐和推荐结合遴选学员加入工作坊,聚焦课堂、课程进行研修;合优班的学员为三年内的新教师群体,他们来自各个学科,重在教师基本功的锤炼。
近五年,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脱颖而出,特别是青年教师,共获400余项奖项,其中全国级奖项33人次,市级奖项150人次,区级奖项217人次。
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240号(和平路校区)
重庆市渝中区菜袁路平安街159号(竹园校区)